世界杯押注注册来自山东,主打液体食品无菌包装的新巨丰,已于9月2日正式登陆创业板。截至9月7日收盘,新巨丰市值为70.85亿元,比同样以无菌包装为主业,在港交所上市的纷美包装的18.71亿港元高不少。

  来自福建,以环保纸袋和食品包装为主的南王科技,于8月10日成功过会,迈过了漫漫上市中最关键的一道门槛。

  来自浙江,以生产标签印刷机见长的炜冈科技,于8月25日成功过会,即将成为继长荣股份、爱司凯等之后,又一家以印刷机械为主业的上市公司。

  来自天津,主要为蒙牛等大客户生产彩盒、纸箱的艺虹包装,在8月2日的审核中未能过会,上市折戟。

  据报道,对蒙牛集团依赖度过高,最近三年蒙牛集团在其营收中的占比分别为68.51%、65.99%、66.11%;毛利率连续下滑,最近三年分别为20.83%、16.42%、13.76%,以及对其是否符合创业板“三创四新”定位的质疑,是导致艺虹包装闯关失败的主要原因。

  来自浙江,连续12年位居国内油墨行业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洋紫荆,在经过三轮问询之后,于8月9日主动撤回了上市申请。

  目前,在三好同学视野范围内,仍在等待上市审核的圈内企业还剩下三家:印刷电商龙头世纪开元,以淋膜纸杯、塑料杯及杯盖等产品为主打的合肥恒鑫,以及主做印刷版材的安徽强邦。

  刚刚闯关成功的企业,大多还在为拿到资本市场的门票而欣喜。已经上市的企业,则经常为如何保持增长以满足股民和资本市场的期待而操心。

  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在疫情叠加众多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要实现增长并不是那么容易:营收增长不容易,利润增长不容易,两个指标双双增长更加不容易。

  最近一两个月,三好同学在圈内走了走,跟一些老板聊了聊,多数老板的反馈都是:难!很难!真的难!

  不过,大环境再艰难,也总还是有企业能够逆势上扬、保持增长。接下来,就重点说说上半年依然保持增长,尤其是营收、利润双增长的圈内上市公司。

  去掉已经转型数据中心业务的普丽盛,加上刚刚上市的新巨丰,目前三好同学关注的圈内上市公司还是36家。

  在这令人难忘的半年里,35家企业共实现营收566.78亿元,同比增长4.53%。其中,营收向上的企业为21家,恰好占比60%;营收向下的企业为14家,占比40%。

  在营收向上的21家企业中,做烟包的永吉股份增幅最大,实现营收2.51亿元,同比增长41.50%;主营印铁制罐的昇兴股份,实现营收30.81亿元,同比增长31.80%,增幅仅次于永吉。

  以纸箱业务为主,通过收购快速切入酒包、烟包业务的大胜达,实现营收9.66亿元,同比增长28.04%;来自安徽的烟包企业集友股份,实现营收3.44亿元,同比增长23.12%。

  在北交所挂牌,以快递物流包装为主的方大股份,实现营收1.96亿元,同比增长22.68%;背靠宝武集团的印铁制罐企业宝钢包装,实现营收38.35亿元,同比增长20.26%;以印后设备为主打的长荣股份,实现营收8.97亿元,同比增长20.04%。

  主要面向北美、欧洲等海外市场的创源股份,实现营收7.47亿元,同比增长18.60%;圈内大佬裕同科技,实现营收71.51亿元,同比增长18.16%,增量达到10.99亿元。

  大股东已经易主,有可能发生主业变更的书刊印刷企业滨海能源,实现营收2.56亿元,同比增长17.61%;以纸箱为主业,在酒包领域多有布局的美盈森,实现营收19.29亿元,同比增长17.38%。

  以快递物流包装为主的天元股份,实现营收6.75亿元,同比增长15.86%;以智能卡基印刷为主的的澄天伟业,实现营收2.30亿元,同比增长14.39%;烟包印刷企业新宏泽,实现营收7739.11万元,同比增长12.86%。

  主要面向药品、化妆品行业的塑料包装企业海顺新材,实现营收4.80亿元,同比增长11.93%;以软包装为主的永新股份,实现营收15.33亿元,同比增长11.34%。

  兼营烟包与教育行业的陕西金叶,实现营收6.23亿元,同比增长9.65%;以工业纸袋和奶酪棒包装为主的上海艾录,实现营收5.58亿元,同比增长8.27%。

  烟包大佬劲嘉股份、东风股份,分别实现营收26.44亿元、19.66亿元,同比增长8.03%、5.59%;由纸包装拓展至跨境电商、白酒等领域的吉宏股份,实现营收26.21亿元,同比增长5.22%。

  在营收向下的14家企业中,做烟包的金时科技和由界龙实业更名而来的上海易连降幅较大:分别实现营收8874.69万元、2.30亿元,同比下降60.14%、47.06%。前者主要由于丢失了大客户,后者主要是由于受疫情影响,以及剥离了4家子公司。

  盛通股份、顺灏股份、环球印务、东港股份、龙利得、世界杯押注注册爱司凯等六家企业的降幅在10%-20%之间,分别为19.84%、18.88%、17.68%、16.27%、14.30%、11.01%。

  嘉美包装、紫江企业、翔港科技、奥瑞金、合兴包装等五家企业的降幅在10%以下,分别为7.20%、5.07%、3.04%、2.50%、1.10%。

  上半年,35家企业共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简称“净利润”)29.53亿元,同比下降24.36%。其中,净利润向上的企业只有13家,占比不到四成;净利润向下的企业达到了22家,占比略高于六成。

  在净利润向上的13家企业中,主做CTP设备的爱司凯增幅最大,实现净利润283.50万元,同比增长2951.52%;创源股份紧随爱司凯之后,实现净利润5983.75万元,同比增长2309.13%。

  两家企业的增幅之所以这么惊人,主要是由于其2021年同期的净利润基数都比较低,分别只有9.29万元、284.38万元。

  澄天伟业实现净利润1499.38万元,同比增长92.73%;大胜达实现净利润5309.26万元,同比增长60.29%;昇兴股份实现净利润1.08亿元,同比增长59.86%;方大股份实现净利润2396.49万元,同比增长55.92%。

  集友股份实现净利润7785.04万元,同比增长48.75%;裕同科技实现净利润4.76亿元,同比增长41.62%,增量达到1.40亿元,位居各企业之首;美盈森实现净利润6914.37万元,同比增长37.75%。

  此外,永新股份实现净利润1.48亿元,同比增长16.78%;新宏泽实现净利润871.06万元,同比增长13.90%;翔港科技实现净利润120.22万元,相对于2021年同期的-822.90万元,实现扭亏为盈。

  其中,鸿博股份跌幅最大,实现净利润-4051.66万元,同比下降321.40%;盛通股份次之,实现净利润-3293.02万元,同比下降157.29%。

  金时科技、永吉股份、天元股份的净利润降幅也相对较大,均超过了80%。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71.88万元、1250.10万元、375.52万元,同比下降98.20%、85.83%、83.22%。

  东风股份、龙利得、长荣股份的净利润跌幅,均在40%-50%之间。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2.41亿元、1543.34万元、3797.00万元,同比下降48.60%、43.28%、41.77%。

  奥瑞金、吉宏股份的净利润跌幅基本相当。二者分别实现净利润3.58亿元、1.15亿元,同比下降38.24%、36.48%。

  紫江企业、合兴包装分别实现净利润2.33亿元、1.07亿元,同比下降29.51%、29.29%;上海艾录、环球印务分别实现净利润5654.01万元、6021.38万元,同比下降28.06%、22.62%。

  此外,东港股份、宝钢包装分别实现净利润7801.78万元、1.37亿元,同比下降13.41%、10.55%;海顺新材、劲嘉股份分别实现净利润5502.10万元、5.00亿元,同比下降6.14%、世界杯押注注册1.40%。

  这11家企业都有谁?其中,既包括圈内超级大佬裕同科技、印铁制罐龙头昇兴股份,也包括半年营收超10亿的美盈森、永新股份,还包括营收在5亿-10亿之间的大胜达、创源股份、陕西金叶,以及营收在5亿元以下的集友股份、澄天伟业、方大股份、新宏泽。

  比如,从各企业的注册地来看,有四家来自广东:裕同科技、美盈森、澄天伟业、新宏泽;两家来自浙江:大胜达、创源股份;两家来自安徽:永新股份、集友股份;昇兴股份、陕西金叶、方大股份,则分别来自福建、陕西、河北。

  如果非要找出一点儿共性来,那就是11家企业无一来自上海,虽然注册地在上海的圈内上市公司达到了七家。

  从主营业务来看,有三家企业以烟包印刷为主业:陕西金叶、集友股份、新宏泽,但这并不能说明烟包企业比其他企业更好过。比如,同样以烟包为主业的金时科技,营收、利润跌幅都很大。

  同理,昇兴股份营收、利润双增,也不能说明印铁制罐市场很景气。比如,嘉美包装便由盈转亏,净利润跌幅超过100%。

  不过,扒到最后,三好同学还是发现了一点:11家企业中,有三家来自出口的营收占比相对较大,分别是创源股份、方大股份、裕同科技,世界杯押注注册海外需求向好和人民币贬值是推高三家企业业绩的重要因素。

  其中,创源股份超过97%的营收来自海外市场,方大股份来自出口的营收占比也超过2/3,裕同来自国外的营收占比只有19.59%,但金额达到14.01亿元。

  创源股份在最重要的北美洲市场实现营收6.76亿元,同比增长26.99%;在中国境内市场实现营收960.82万元,同比下降63.26%。

  裕同科技来自国外的营收为14.01亿元,同比增长55.44%;来自国内市场的营收为57.50亿元,同比增长11.64%。

  方大股份来自外销、内销的营收分别为1.32亿元、6463.14万元,同比增长11.99%、52.27%,内销比外销增长更快。

  无论如何,海外需求向好都是推动三家企业营收增长的重要因素。同时,人民币汇率明显走低,则直接拉动了三家企业的利润增长。

  裕同科技、方大股份财务费用同比分别减少9709.29万元、814.03万元,二者均表示是由于汇兑收益增加所致。

  实际上,包括裕同科技、美盈森、永新股份等大佬在内,有多家企业都强调了疫情、地缘冲突、原材料价格上涨等给企业供需两端带来的压力。

  那它们为什么还能增长?从半年报语焉不详的表述看,多数企业将此归功于自己加强产品开发、市场拓展,拿到了新客户、新订单,同时通过优化供应链和内部管理管控成本,降低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

  虽然看上去说得有些空洞,但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在因疫情等因素出现需求萎缩、成本上涨的情况下,自然只能通过新客户拓展和成本管控降低压力,实现增长。

  原题:不容易!印刷圈上市公司半年报:11家营收、利润双增,从裕同、美盈森、大胜达,到永新、创源、集友……还有谁?